聽蜀僧濬彈琴

唐代  ·  李白

蜀僧抱綠綺,西下峨眉峰。

為我一揮手,如聽萬壑松。

客心洗流水,馀響入霜鐘。

不覺碧山暮,秋云暗幾重。

《聽蜀僧濬彈琴》創作背景

詹锳《李白詩文系年》認為,此詩乃公元753年(唐玄宗天寶十二載)李白在宣城(今屬安徽)期間所作,裴斐《李白年譜簡編》也從其說。

《聽蜀僧濬彈琴》翻譯

蜀僧抱綠綺,西下峨眉峰。
蜀僧濬懷抱著綠綺琴,他來自西面的峨眉山。
為我一揮手,如聽萬壑松。
為我揮手彈奏名曲《風入松》,仿佛聽到萬壑松濤聲。
客心洗流水,馀響入霜鐘。
我的心靈像被流水洗滌,馀音繚繞和著秋天霜鐘。
不覺碧山暮,秋云暗幾重。
不知不覺,暮色已籠罩青山,秋云黯淡,布滿黃昏天空。

《聽蜀僧濬彈琴》注釋

1
綠綺:琴名。
2
峨眉:山名,在四川省峨眉縣。
3
一:助詞,用以加強語氣。
4
揮手:這里指彈琴。
5
萬壑松:指萬壑松聲。這是以萬壑松聲比喻琴聲。琴曲有《風入松》。壑,山谷。
6
客:詩人自稱。
7
流水:語意雙關,既是對僧濬琴聲的實指,又暗用了伯牙善彈的典故。
8
馀響:指琴的余音。
9
霜鐘:指鐘聲。
10
秋云:秋天的云彩。
11
暗幾重:意即更加昏暗了,把上句“暮”字意伸足。

《聽蜀僧濬彈琴》賞析

此詩寫蜀地一位和尚彈琴技藝之高妙。李白這首詩描寫音樂的獨到之處是,除了“萬壑松”之外,沒有別的比喻形容琴聲,而是著重表現聽琴時的感受,表現彈者、聽者之間感情的交流。其實,“如聽萬壑松”這一句也不是純客觀的描寫,詩人從琴聲聯想到萬壑松聲,聯想到深山大谷,是結合自己的主觀感受來寫的。

首聯“蜀僧抱綠綺,西下峨眉峰?!眱删湔f明這位琴師是從四川峨眉山下來的。李白是在四川長大的,四川綺麗的山水培育了他的壯闊胸懷,激發了他的藝術想象。峨眉山月不止一次地出現在他的詩里。他對故鄉一直很懷戀,對于來自故鄉的琴師當然也格外感到親切。所以詩一開頭就說明彈琴的人是自己的同鄉?!熬G綺”本是琴名,漢代司馬相如有一張琴,名叫綠綺,這里用來泛指名貴的琴。司馬相如是蜀人,這里用“綠綺”更切合蜀地僧人?!笆裆ЬG綺,西下峨眉峰?!焙喍痰氖畟€字,把這位音樂家寫得很有氣派,表達了詩人對他的傾慕與敬佩。

頷聯“為我一揮手,如聽萬壑松?!闭婷鑼懯裆畯椙??!皳]手”是彈琴的動作。嵇康《琴賦》:“伯牙揮手,鐘期聽聲?!薄皳]手”二字就是出自這里的?!盀槲乙粨]手,如聽萬壑松?!边@兩句用大自然宏偉的音響比喻琴聲,使人感到這琴聲一定是極其鏗鏘有力的。

頸聯“客心洗流水,余響入霜鐘?!薄翱托南戳魉?,這一句就字面講,是說聽了蜀僧的琴聲,自己的心好像被流水洗過一般地暢快、愉悅。但它還有更深的含義,其中包涵著一個古老的典故,即《列子·湯問》中“高山流水”的典故,借它,表現蜀僧和自己通過音樂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?!翱托南戳魉蔽鍌€字,很含蓄,又很自然,雖然用典,卻毫不艱澀,顯示了李白卓越的語言技巧?!坝囗懭胨姟币彩怯昧说涞??!八姟背鲇凇渡胶=洝ぶ猩浇洝罚骸柏S山……有九鐘焉,是知霜鳴?!惫弊ⅲ骸八祫t鐘鳴,故言知也?!薄八姟倍贮c明時令,與下面“秋云暗幾重”照應?!坝囗懭胨姟?,意思是說,音樂終止以后,余音久久不絕,和薄暮時分寺廟的鐘聲融合在一起。這句詩寫琴音與鐘聲交響,也兼寓有知音的意思。

尾聯“不覺碧山暮,秋云暗幾重?!鼻宕?、流暢的琴聲漸遠漸弱,和薄暮的鐘聲共鳴著,這才發覺天色已經晚了詩人聽完蜀僧彈琴,舉目四望,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,青山已罩上一層暮色,灰暗的秋云重重疊疊,布滿天空。感覺時間過得真快。

律詩講究平仄、對仗,格律比較嚴。而李白的這首五律卻寫得極其清新、明快,似乎一點也不費力。其實,無論立意、構思、起結、承轉,或是對仗、用典,都經過一番巧妙的安排,只是不著痕跡罷了。這種“清水出芙蓉,天然去雕飾”的自然的藝術美,比一切雕飾更能打動人的心靈。

《聽蜀僧濬彈琴》作者: 李白

李白
李白(701─762),字太白,號青蓮居士,祖籍隴西成紀(今甘肅省天水縣附近)。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亞。李白即生于中亞的碎葉城(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)。五歲時隨其父遷居綿州彰明縣(今四川省江油縣)的青蓮鄉。早年在蜀中就學漫游。青年時期,開始漫游全國各地。天寶初,因道士吳筠的推薦,應詔赴長安,供奉翰林,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禮遇。但因權貴不容,不久即遭讒去職,長期游歷。天寶十四年(755)安史之亂起,他隱…
1158首詩詞
国产精品一级无码免费播放